广水桃源村:“我的村子在画里‘活’了”

小编:新京报(湖北日报)(刘东 通讯员曾瑞红)深秋的桃源村,一群画家正在村里一棵1000年树龄的柿子树上喷墨。金子

新京报(湖北日报)(刘东 通讯员曾瑞红)深秋的桃源村,一群画家正在村里一棵1000年树龄的柿子树上喷墨。金色的柿子叶子被阳光照亮,红色的浆果挂在枝头,毛笔在宣纸上沙沙作响。过了一会儿,报纸上出现了一张充满田园诗意的照片。 “从两年前开始,武汉艺术学院就专门组织学生来画画,一次就有上百名学生。”桃源村党支部书记尹秀勇在计算这笔“艺术账”时感慨万千。桃源村不仅吸引了大学教授和学生,也吸引了专业画家、艺术爱好者等众多领域的创作活动,每年参观人数超过5万人次。他们被桃园山庄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底蕴所吸引葛,用画笔记录了这个传统村落的美丽。 深山古村如何成为创作者的“磁石”?答案就在于地理的“创造力”和历史的“礼物”。 “这个村子位于大别山和桐柏山的交汇处,是鄂豫两省边界的北大门。远远望去,四面环山,但进村后,道路平坦,让游客可以舒舒服服地欣赏山色和自然,形成‘不踏山见山’的独特地貌。”尹秀勇介绍。 “这种‘入则平和,出则雄伟’的地形,正是山水画理想的构图模式。”画家梅建军感叹道。 更难能可贵的是,桃源村就像一幅无边无际的画卷。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上点缀着大成寨遗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神秘幽深的仙人洞,还有一百多年历史的石屋。时间仿佛将这些古迹笼罩在历史的光芒中,它们的意义悠长而微妙,与美丽的自然景观相得益彰。 蓬勃发展的经济使以前休眠的城镇焕发了生机。湖北大学、湖北艺术学院等5所大学先后在村里建立写生基地,并将秋季山水采集、春季实地考察列为必修科目。师生的画架成为小镇、巷子里最独特的布景。早上我在小溪边洗刷子,下午我在石屋的树荫下吃午饭,晚上我坐在老城区的一棵角豆树下,完成我的职责。杂草与烟雾,艺术与稻田共存。花园里很和谐。 书法家、画家、摄影家通过他们的作品爱好者们将桃源村的自然景观、传统建筑、民俗文化转化为艺术品,这个隐藏在大山深处的古村落也逐渐为外界所熟知。许多游客慕名而来,一睹这些艺术品的风采。 为了有效利用这些丰富的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桃源村创新经营模式,采取“双轨制”经营。除了引进专业运营团队打造豪华民宿外,我们还鼓励村民自主经营农场,形成高低档互补的住宿餐饮体系。目前,该镇有八个农场和宾客之家。 今年国庆黄金周,该村的流量变现能力受到考验。据统计,国庆假期期间,每天有数百名游客到村里参观,每天的收入约为优渥农民收入达到5000多元。 如今,桃源村的美丽不再是一张白纸,而是随着村民的富裕而不断扩大。从“百年”、“乡村”到“绿色幸福村”,这里以山水为笔,以文化为墨,一步步描绘出一幅乡村振兴的生动画卷。在这个自然与画笔互动、田园与艺术共舞的地方,桃源村用自己独特的手法,描绘出属于新时代的《桃源泉》。

当前网址:https://www.wjd-art.com//a/meishi/639.html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