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家事、国家事、世界事、人民幸福是第一要务。”习近平总书记在2025年新年贺词中发出深情寄语。
“最重要的是家事、国家事、世界事、人民幸福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5年新年致辞中送上深情寄语:“希望我们坚决解决好群众身边的大大小小的问题,让大家笑容更多、心更温暖。”
△今年除夕夜,习近平总书记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网络宣布了2025年新年讲话。
人民群众的生命与人民的心相连,群众身边的小事始终是总书记关心的大事。
“十四五”开局之年,总书记来到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茅珠山村考察,告诉村民:“我正忙着这些事”。 “一个伟大的国家,一个人民幸福的生活。”在这个过程中,秘书长始终把人民放在第一位,无论一个国家多么忙碌,要花时间深入基层,看看群众生活怎么样,有哪些好的经验可以交流推广,有哪些关切和问题需要解决。
时间留下了奋斗的痕迹,也带来了温暖的回应。 “十四五”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凝结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民族伟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不断奋斗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位于贵州省黎平县肇兴洞村的基地特色产业东乡,以蜂蜡为墨,以蜡刀为笔,在手工编织的布料上绘制出精美的图案。
今年3月,总书记习近平亲临现场考察。他仔细观察蜡染的精湛工艺和各种文化作品,关切地问道:“你从小就学那门技术吗?” “产品受欢迎吗?” “合作社有多少成员?” “你有自己的品牌吗?”
勤劳智慧的侗族,把代代相传的文化变成了家族产业。这个非遗手工艺合作社为村里200多名妇女提供了稳定就业,并鼓励周边村庄的妇女通过在家就业增加收入。 2024年产值将达到1800万元。我正在规划或正在做。
随后,秘书长在云南考察期间,参观了位于玉龙雪山脚下的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详细询问了花卉品种、市场销售、收入等情况。听说当地村民对花卉的需求非常旺盛。很高兴在这里工作,挣钱,照顾家人,工作在花海之中。总书记高兴地说:“你们的生意很红火,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祝你们的生活像花一样美丽!”
△2025年7月11日,云南省丽江市现代花卉产业园内,采花工人在温室里采摘鲜花。
言语动人,言语充满关切。经常亲临现场、主持重要会议的秘书长,关心人民就业、收入,关心“帮助人民过上美好生活”。
2022年6月,在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关键时刻,总书记来到四川宜宾学院,了解企业用人需求和毕业生录用率。 “党中央高度重视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要更好利用劳动力资源,落实和提供细致的就业指导服务,为学校、企业和相关机构提供服务。有关部门要做好学生就业合同的执行工作,特别要重点关注贫困家庭、低保家庭、失业家庭、未长期工作的残疾高校毕业生等。”
2024年5月,中共二十届中央政治局召开促进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发展第十四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就业作为人民生活的头等大事,加强组织领导,健全体制机制,提高劳动合力。
同年9月,《中央关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若干意见》印发,对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作出中央高层设计。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和倡导下,我国持续加大稳就业、增收入力度。 “十四五”以来,城镇新增就业每年稳定在1200万人以上。城乡居民相对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外出务工摆脱贫困农村人口连续四年稳定在3000万以上,贫困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连续四年快于全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长。
今年国庆前夕,国内最大项目“新时代城市管理者与建设者住房”在上海宝山区正式揭牌。
该项目针对的是建筑商、管家和快递员等一线工人。拥有床位1000余张。每张床位每月费用为600至900元。房间及社区环境干净舒适。一张“温暖的床”,创造“宁静的梦想生活”。
2023年11月,正在上海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专程到闵行区新时代城建厅厅长家调研。 “城市不仅需要高度,更需要温暖。”他说,要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住房需求,保障流动人口入境、停留、安全居住和就业。
△2024年2月23日,居民和志愿者在新时代城市联合举办手工灯会上海市闵行区指导主任住宅。
人们的需求是真实而具体的,当这些需求在日常生活中具体化时,他们会得到医疗、教育、住房……
2023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通过视频连线看望基层干部和群众慰问,强调要大力发展养老和养老产业,“特别是加强特困人员基本保障、低保补贴、老年人和残疾老人”。
“吾为曹州郡吏,看重诸郡。”今年7月召开的中心城市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在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要最大限度体现公平和社会正义,系统性的政策设计不能只顾一方面而忽视其他”,“情绪更浓”。
在这次会议上,进行了细化调整,敲定了“加强停车场、充电站等便民设施供给”“为人民群众打造安全舒适环保智能家居”“兼顾老幼,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综合托幼服务”等细节。 “城市为民、为民服务”的价值观。
△2024年9月23日,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一角。民主村改造工程于2023年4月竣工,社区面貌焕然一新。
“十四五”以来,经济发展为民生保障和环境改善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民生安全网日益严密。
我国建成全球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y系统和医疗保健系统。义务教育一体化率、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超过95%。改造城市老旧小区超过24万个,惠及超过4000万户家庭、1.1亿人口。我们已建设和收购各类保障性住房、城中村和城镇旧房改造超过1100万套,惠及群众超过3000万人……
中国式现代化把人民生命放在第一位。每一项工作都是为了人民好,深入人心、俘获人心。
一个大国的伟大,就意味着一个大国的分量。毕竟,万事是万家之事。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哪里有人民群众不高兴、不满意、不满意的地方,我们就在哪里下功夫,尽力解决问题。”
2013年2月,甘肃省定西市当天,习近平总书记从村民的水壶里舀了一勺水,尝了尝。水的味道让他浑身发抖。秘书长专程来到威远县洮河供水工程现场,考察工程建设情况,并号召现场及随行的各国相关部委负责同志,确保人民群众尽快喝上干净、新鲜的洮河水。
去年9月,总书记再次来到永中。当得知甘肃省正在规划建设大型现代化灌区,受益于陶山水利工程,定西马铃薯、中药材等种植业蓬勃发展时,秘书长深感满意并表示:“水利工程建设得很好,解决了燃眉之急,今后应该多实施这样的项目。”切实解决人民群众面临的生产生活问题。
目前,桃江航道已连通兰州、定西、白银、平凉、天水等5个市和14个县(惠及全区超过600万人口),当地靠天吃饭的农业也重新焕发了生机。
△甘肃省定西市定区官营镇陶渠引水工程
“我会照顾人们关心的事情,我会照顾人们想要的东西。”这是我们大声而明确宣布并始终铭记在心的行动。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省潘家湾市四邑村考察时,参观了村里的养老服务站和党群服务中心,察看方便群众、惠及群众的养老设施和服务。习近平强调,要牢牢领会“老马”内涵一个年轻人”,更加准确有效地解决群众问题。
“我们心中始终把人民放在心里,当人民群众处于最困难的时期,党和政府将是我们的坚强后盾,一定会帮助大家克服困难,重建家庭。”秘书长前往辽宁省文达市看望灾民,表示慰问,详细询问当时房屋被淹、村民搬迁等情况,督促当地干部组织好生产民生,确保暖冬。
…………
真诚奉献已成为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扎实行动。
今年6月,印发《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解决人民群众当前困难和忧虑的意见》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推动“投资于民”,增加服务民生的资金。 7月公布的《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向全国育儿家庭提供全面、直接的现金补贴。
有网友“贴”出了这样的账单:我们有两个孩子,大儿子秋季要上大班,现在政策实施正是时候,预计一年可节省近5000元。第二个孩子满1周岁,每年可享受3600元的托儿补贴。
“十四五”以来,国家财政更加明确地面向人民生活。民生领域财政投入占全国财政支出总量的70%以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增强。
△2025年3月19日,老师陪孩子们做体育活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的一所幼儿园里,我们玩起了渣游戏。
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是一项长期挑战,没有终点,只有一系列新的起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谋划“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一定要不忘初心,把造福人民作为核心价值取向,在发展过程中坚持不懈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不断促进共同富裕。 “我们要研究提出一系列平衡可用的惠及民生的政策措施,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急的问题。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关键是务实,一切政策措施都要务实、有效、量力而行。”
这句简单的话语,却体现了秘方深厚的感情他们以一个重要政党、一个重要国家的领导人的身份向人民讲话,体现了共产党人对人民的真挚热爱。
当前网址:https://www.wjd-art.com//a/meishi/537.html





